二次大戰時其實Köln被炸得幾近全毀,幸運的是僅管大教堂被毀損的很嚴重,卻沒有被炸垮,上面右邊那張圖裡白白得部份就是後來修補的,與一旁歷經數百年的石頭的顏色有很明顯的差距,左邊這張圖是我在教堂頂端時往外照的,圖裡的那座橋也是站後重建的,它並不是被美軍破壞的,而是德軍自己炸毀的,目的是為了要阻止美軍渡河。(不過聽說效果不大,因為美軍很快的又造出了一個簡便的橋)
上面這位就是Hans老爺爺,他家就住在離Köln約末五分鐘步行距離的地方,他請我吃黑森林蛋糕加卡布奇諾,我請他吃德國香腸。
(不過店都是他推薦的,口味應該很道地,哈哈哈,而且我打腫臉充胖子硬要請他吃晚餐,結果晚餐頗貴,嘖嘖嘖,看來我的財務狀況越來越不佳啊!)
話說這裡的黑森林蛋糕跟我在臺灣吃到的很不一樣,台灣的黑森林主要是以巧克力為主,(我一直以為黑森林就是巧克力蛋糕)
這邊的蛋糕雖然也是以巧克力打底,但是主打的應該是中間鋪得那滿滿一曾的小紅梅,最上面在以鮮奶油做裝飾,一口咬下去,酸酸的小紅梅混著淡淡的巧克力味再配上鮮奶油,十分之好吃! (因為我不想裝得太觀光客,所以沒圖沒真相,哈哈哈,但晚餐時實在忍不住,原形畢漏的偷偷照了一張,哈哈)
晚餐是德國香腸配上馬鈴薯沙拉,沙拉加了點果醋,酸酸的,不特別喜歡也不特別討厭。
順著大教堂一路往東走,渡過Rhien河後是Köln最適合看夜景的地方,(哈哈,但我跟Hans照相的這裡不是最佳觀看景點,過河後要再往南走一點。)
可以看到大教堂、GraB St. Martin與市政廳在夜色中被燈光照射的閃閃發亮! 一次欣賞到Köln羅馬時期跟中世紀的建築喔!
(但十點鐘是老人胡曼蒂的就寢時間,所以這夜景一次也沒看到過,嗚嗚嗚,只好補上上面右邊那張圖,請大家自行想像夜晚時它們閃閃發亮的樣子)
Hans還介紹我喝產自Köln的啤酒Kölsch,由於我對酒精過敏,一喝酒就會吐,所以只淺嚐了小小一口,
其實還蠻好喝的,酒味並不是很重,而且十分解渴.......(唉,要一個沒什麼喝過酒的人對於啤酒做評論實在是很困難,總之味道不差就是了)
總之推薦給之後要去Köln的朋友們一定要記得去嘗試一下。
上圖中左上角的就是建於羅馬時期 GraB St. Martin教堂,位於Rhien河畔,是Köln的老城區。
雖說是老城區到其實建築並不是那麼的「老」,許多建築都是二戰後仿照原有房屋的樣式重建,
照片中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假若仔細看得話會發現有幾幢小房子上面釘著由鋼條 (或是鐵條之類的東西) 彎成數字,標示著原有房屋建立的年代。
老城區的前方的廣場在古時候是Fish Market,從Rhien河裡捕上來的魚就直接被放置在廣場上兜售,
如今人們在舊時漁婦們叫賣鮮魚的地方立起了噴泉,上方是三個呈坐姿的漁婦,而下方底部則由圍繞著魚的雕塑,
右上圖看到的那個在魚中間的長髮女子,是美人魚喔! (偷偷混在這裡面,真是很可愛,哈哈哈)
在GraB St. Martin教堂的附近的小廣場的腳落上站立著Tunnes和Schal的兩座雕像,他們是虛擬的人物,許多木偶劇中都可看見他們的身影,
(哈哈,Köln有名的諧星,與他們有關聯的笑話據說有千千萬萬個,但Haus突然之間一個也想不出來,哈哈)
瘦長的是Schal,在德語中的Schal是指「鬥雞眼」,以此表示Schal是個「目光如豆」的人,
相傳如果碰碰Tunnes的圓鼻子可以為你帶來好運 (但據說不是次次靈驗,衰的人可能碰了之後鼻子會變得跟他一樣又大又圓),假如碰到的是Schal的尖鼻子,會變成大酒鬼!
不過本人胡曼蒂對酒精完全過敏,是不可能變成大酒鬼,所以沒在怕的兩個人的鼻子都摸了!阿哈哈哈
附近的PAPA JOE'S BIERSALON小酒館裡有Schal跟Tunnes的人形木偶 (其實是點唱機),投一歐元的話可以看他們兩個人表演音樂喔! (很可愛,Schal會一直動眉毛而且眼睛鬥得超明顯)
Hans跟我後來臨時起意決定去離Köln不遠的Bonn,Hans說Bonn不大,如果沒有要參觀博物館的話,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把所有的景點都帶過一遍,
上圖是Bonn的火車站,Bonn是過去西德的首都,但意外的小得不像首都,
Hans說以前許多人坐火車前往Bonn時往往會坐過站,因為覺得首都的車站應該是富麗堂皇而不是這樣的小巧簡單。
當時之所以選擇Bonn為首都的原因有三個,第一個是因為當初德國人以為很快就會與東德統一,選哪裡當首都都無所謂,第二個是因為當時的Bonn算是二戰中沒有被炸得很嚴重的地方,第三個則是因為西德的首任總理,當時家住Bonn而且時年七十三歲,他老人家不想要搬來搬去嫌麻煩,所以到最後就定都Bonn啦! (而且當初西德的人以為總理老人家大概當個一兩年就會換人當當看,結果他一當就當了十幾年,可說是老當益壯的代表人物!)
Bonn另一位有名的人物就是貝多芬啦!大廣場上設立著貝多芬的雕像,(他手上拿得那根指揮棒是後來的人塞進去的,原先是沒有的)
許多音樂表演都會選擇這個廣場為地點,許多人相信當音樂演奏進行時,表情嚴素的貝多芬先生會偷笑。
(這大概就跟臺灣所有有蔣公騎馬銅像的學校總是盛傳有時候蔣公的馬站累了會偷偷換腳有異曲同工之妙)
右上圖的粉色房子就是貝多芬之家啦!由於到達Bonn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展覽時間已經過了,只能在外面照張相象徵我本人到此一遊過。
(但Hans說裡面沒啥好看的,在外面照照相就可以了,哈哈哈)
最後來介紹一下Köln的象徵圖案,上面是三個皇冠 (就是聖經故事中那三個當耶穌誕生時跟著星星來到馬廄裡的智者/國王,他們的遺骨後來被放置在Köln Cathdral中),下方是十一個像是雨滴的符號,相傳古時候有11000個Virgin保護了當時的Köln (詳細故事我也不是很清楚,哇哈哈哈) 故以十一個雨點來紀念她們,而十一這個數字在Köln也因此具有了特別的意義。
德國頗富盛名的嘉年華會Karneial在Köln就是開始於每年的十一月十一日早上十一點十一分,這個嘉年華會持續到第二年的二月,並於二月時達於顛峰,二月前由於氣候還很嚴竣,所以雖然還是有零零星星的慶祝活動,但多是在室內進行。
註一:最後我本人要抱怨一下我不但是雨神還是背光大王,每到一個景點不是下雨就是拍照時發現背光,十分對不起大家,照片拍得都不是很好看!哇哈哈哈哈。
註二:相簿 http://picasaweb.google.com/mandy0523/20086142008615KLnBonn